You are using an outdated browser. For a faster, safer browsing experience, upgrade for free today.

Loading...

這片位於阿里山公路61.5K茶園的故事
品牌故事源於1984年,創始人劉金發先生在阿里山公路尚未開發前,即出生於這片上下山要步行5天的土地上。為了討生活,起初嘗試種植了竹筍、金針等農作物,始終無法有好的經濟效益。直到1982年阿里山公路開通,阿里山與外部市場連接,也帶動了觀光產業,劉金發先生透過遠嫁南投松柏嶺的姪女接觸茶苗,意識到阿里山石棹的環境,日曬充足,日夜溫差大且霧氣充足,栽種茶葉的環境條件極佳,於1984年首批引進茶葉至阿里山石棹摘種,創立「源發製茶廠」。

刻苦耐勞、勇於嘗試、從無到有

身為農家子女,從小到大常常聽爺爺奶奶述說著他們年輕在山上打拼的故事。阿里山公路開發前,他們嘗試種植芋頭、金針、竹筍等多種農作物試著養家活口,在沒有車的年代,扛著採收的農作物徒步下山販賣是他們的日常,過得非常辛苦。直到民國73年透過遠嫁南投的親戚引進茶苗種植,想不到找到了極為適合阿里山摘重的經濟作物,正值阿里山公路完工、帶動人潮的黃金時期,茶葉亦成為阿里山石棹地區主要的農業產品。從此之後,山上家中的生活漸漸好轉。
「茶」不僅是我們家族的衣食父母,對我而言有特別的情感。爺爺奶奶對我說過:「妳出生那年剛好是我們首批種植的茶葉第一次採收」,茶就像陪伴我長大的朋友。出社會後到外地打拼喝茶時,回甘的味道總是讓我想著溫暖的家,如同周杰倫「爺爺泡的茶」~爺爺泡的茶,有一種味道叫做家~

沒有任何中間商的成本支出!

阿里山種茶的技術已逾40年,也造就出完整的茶業生產專業分工,具有專人茶園管理、採茶班、製茶師傅、包裝檢驗等一條龍作業。年輕的一代(就是我們)更結合市場行銷趨勢,自己執行包裝設計、創意、網路銷售,並串接在一起,讓一條龍作業更加完備。也因此我們沒有任何中間商、經銷商的額外成本,將最好品質的茶葉平價呈現,最高CP值的阿里山茶,這是茶屋書店最大的優勢。

每段歷史,都是阿里山茶的成分之一

阿里山是日據時期台灣三大開發林場之一,日本除了留給了阿里山一個觀光禮[阿里山森林鐵路]以外,更重要的是留下日本嚴謹的態度精神與細緻工藝文化,奠定後來阿里山的發展基礎。此外阿里山的鄒族原住民文化,為與阿里山大自然結合的原生文化,與後續至山上摘種茶葉的漢族,交織出多彩融洽的故事,每一段故事都是阿里山茶葉成分之一,每當在喝茶時,您總能細細品味到。

塑造台灣高山茶文化之書

承載80餘年的前輩精神與30餘年的製茶技術,若用文字撰寫可能寫不完。茶葉本身是最能完整表達出所有的故事歷程,因此我們決定把茶葉禮盒製作成一本書,收藏著最美的阿里山茶文化。會設計書盒也是筆者從小在高山茶香的環境成長,看過數種的罐裝鐵盒或紙盒包裝,但每次大家品嘗完茶葉,大多只能丟棄回收,造成對大自然的負擔,因此我們設計精美的書本外盒,希望飲用完茶葉,可以再用來收納物品,放置書櫃、電視櫃等,既美觀又實用,以回饋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惠。